图片来源 新华社
\n9月3日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。
\n整齐划一的军姿、高精尖的装备、振奋人心的军乐,都让人热血沸腾。阅兵式和观礼台上,还有不少重庆面孔和重庆造装备。
\n图片来源 央视新闻
\n她,九三阅兵最帅女机长
\n阅兵现场,为战鹰助力,为胜利续航,加受油机梯队飞临天安门上空,三架运油-20A时刻准备为轰-6N、歼-16、歼-20飞机加油。
\n驾驶运油-20A的女机长刷屏全网,她是来自中部战区空军某部的谭红梅上校,出生在重庆。
\n谭红梅是我国第7批女飞行员,争分夺秒、勇于拼搏是她的代名词。作为新型国产大型运输机运-20女机长,驾驶过6种机型,执行过各项重大演训任务,用实际行动诠释大国空军女飞行员的铿锵本色。
\n他们,观礼现场的重庆人
\n老兵洪代彬(白衣)现场观礼。受访者供图
\n97岁抗战老兵洪代彬
\n洪代彬是重庆大轰炸幸存者之一,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”纪念章、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”纪念章和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”纪念章获得者。
\n阅兵进行中,他眼含热泪,目光始终追随着行进中的队伍,郑重而颤抖地举起右手,敬了一个标准而深情的军礼,让人动容。
\n邓建华在九三阅兵观礼现场。受访者供图
\n航天遥测专家邓建华
\n邓建华是党的十九大代表、全国劳动模范、航天遥测专家。
\n观礼现场,他激动得热泪盈眶:“阅兵彰显的不仅是国威军威,更是民族复兴的底气。未来,我会继续守在测控一线,以更严标准做好本职工作,以更加严谨细实的作风,为每一枚火箭护航,让航天梦在可靠测控中稳步前行,为国家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。”
\n聂凤。受访者供图
\n全国先进工作者聂凤
\n聂凤是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,是世界技能大赛上为国争光的美发冠军。
\n当聂凤看到受阅队伍整齐划一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时,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:“这一刻我热泪盈眶,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盛!国家的繁荣昌盛,需要每个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,我也更加坚定了技能报国的信念,也会继续扎根职业教育,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,用实际行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,也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!”
\n殷其龙在观礼现场。 受访者供图
\n全国劳模殷其龙
\n殷其龙是重庆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分公司的一名驾驶员,重庆“雷锋的士”志愿服务队的队长,曾先后获得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“全国最美退役军人”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等荣誉。
\n“能在现场观看阅兵,是我一辈子的骄傲和荣光。”殷其龙说,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安全将每一位乘客送到家,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,是他一直会坚持的事。
\n唐跃辉在观礼现场。 受访者供图
\n全国劳动模范唐跃辉
\n唐跃辉是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师。
\n“我是一名从业30多年的一线工人,在现场观看时,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巨大进步。”观礼现场,唐跃辉倍感振奋,“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技术创新、产业报国的信念。”
\n沈铁梅。受访者供图
\n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
\n重庆市文联主席、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是第三次到天安门现场观礼,但现场仍然让她感到震撼。“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,我觉得更应该从文化层面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,特别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戏曲保护好,更多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,让世界多层次了解中国。”
\n莫景杰在观礼现场。受访者供图
\n劳模后代莫景杰
\n莫景杰的父亲莫家瑞两次获得全国劳模称号。
\n“以前在电视上看阅兵,只觉得震撼;到了现场,才懂什么叫心潮澎湃!”天安门广场上,掌声雷动。莫景杰感慨万千:“观礼时,我心里一直很激动,好几个时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。每一件先进武器,每一个作战方队,都是祖国‘站起来、富起来、强起来’的见证。”
\n刘昶在观礼现场。受访者供图
\n重庆退休女教师刘昶
\n刘昶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模黄荣昌的后代、重庆第一中学退休高级教师。
\n刘昶在现场观看了阅兵式后,十分激动,她想要告诉父亲,“老爸,今天我们的武器更先进,我们的军队更强大,中国式现代化突飞猛进,人民生活幸福指数逐步提高......”
\n它们,阅兵式上的“重庆造”
\n191型自动步枪。受访企业供图
\n两款新型自动步枪亮相
\n阅兵式上,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,来自重庆建设工业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的191型自动步枪、192型短自动步枪就在其中。
\n这两款步枪综合运用枪械最新技术,采用了新结构、新原理、新材料、新工艺等成果,各项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。
\n相较于95系列、95-1系列,这两款步枪具有“五高一长”的特点(高精度、高可靠性、高安全性、高舒适性、高系统性、长寿命)。其集成了高精度、系统性、模块化、安全性等现代化特征,丰富的配套器材确保了装备全天时、全天候、全地域综合作战能力,在战场上具备更强的应变和作战能力。
\n空中护旗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。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
\n高精度铝材装备“国之重器”
\n阅兵式上,由西南铝自主研发的高精度铝合金材料再度成为支撑“国之重器”的核心力量。
\n从空中战鹰到地面铁甲,从精准观测到无人驾驶,西南铝以突破性的技术创新,为亮相阅兵式上的“国之重器”提供了关键材料保障。
\n此次阅兵中,大多数装备上都有西南铝提供的关键铝合金材料。这些材料具有高强、高韧、高精度、长寿命的特点,能够满足国之重器在复杂环境下的使用要求。
\n资料来源 上游新闻 重庆共青团微信公众号 央视新闻
\n上游新闻综合 编辑:饶治美 夏洪玲
重庆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